
旅行設計師升級任務:2025吾線大講堂1
吾線共正活動回顧|大講堂-在南迴用設計共創永續旅行聯盟
2025 Jul 23 吾線共正旅創基地|青培站
01|從他山之石,看見地方行動的可能
在台東太麻里的山林深處,一場靜靜發生的變化,正在悄悄改寫地方的未來。
這一次,我們邀請洄洄山林地方設計的共同創辦人楊文廣,帶來一段關於「洄游」的故事。走過世界的遼闊,他選擇回到熟悉的山林,回到與土地一同呼吸的日子。用設計思考作為串聯的語言,重新梳理人與自然的連結,讓生活與夢想在地方流動、生根。
這場大講堂邀請參與者帶著好奇聆聽,當設計走進台東的山林,如何悄悄喚醒沉睡的地方脈動,也想像未來的彰化,會是什麼模樣?一起聽見來自他山之石的啟發,從別座山上的光芒中,琢磨出屬於自己的玉石。

講師介紹|楊文廣(洄洄山林地方設計 共同創辦人)
在臺東長大,從民宿打工到北美留學,始終心繫家鄉山林。相信「每個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都能透過設計思考來解決。」得知金針山民宿即將轉手時,選擇回到熟悉的山林,將喜愛的生活轉化為工作的起點。串聯設計師與社區,推動「設計師游牧計畫」,讓設計思考走入日常,協助居民主動發掘與解決家鄉中的課題。以人為本的地方賦能,逐漸凝聚出屬於金針山的文化自信。
團隊介紹|洄洄山林地方設計
「設計不僅是美學展現,更是解決問題的工具」──洄洄山林地方設計座落於台東太麻里海拔1100公尺的山林中,透過「駐村設計師」模式,邀請設計師與社區共同生活、理解地方脈絡,提出真實可行的創意方案。至今已有216位設計師參與,涵蓋國際品牌設計師與各領域人才。
除了設計實踐,團隊也參與多項偏鄉振興與文化推廣計畫,致力於促進城市跟鄉村的流動,並舉辦解憂祭,結合在地音樂、工藝與生活美學,提升地方的經濟活力、文化價值與居民自我認同。團隊秉持著「設計不是城市獨有」的信念,持續以設計思維陪伴人與地方,共創地域品牌。


講師訪談影片│海拔1100m裡隱藏的太麻里深山設計師
02|課程實況:用設計思維陪伴地方找回自信
講者楊文廣分享了洄洄山林地方設計團隊在台東太麻里地區的深耕經驗。講者以返鄉青年的視角開場,坦承創業初期面對的困境與挑戰,並提到「設計不只是好看,而是解決問題的工具」這句話如何在他們團隊一步步的實踐中,開出地方創生的新路。
講座第一部分回顧了「設計師游牧計畫」的發展歷程——從招募六位設計師駐村兩個月開始,走進部落、採金針、打獵,觀察與記錄地方問題,最終透過導覽系統、伴手禮、部落體驗包等實際產出,與居民共創地方解方。設計師與居民的雙向交流學習機制,成為該計畫最珍貴的成果。
講者進一步分享團隊如何策劃「解憂祭」,結合音樂、儀式與心理療癒的在地慶典,從金針花別名「忘憂草」的意象出發,連結現代社會心理議題,打造參與者跟地方關係的新形式。這場每年吸引千人參與的活動,不僅帶來觀光,也創造了集體療癒與重新連結的空間。
最後,講者強調設計團隊不是取代在地,而是作為潤滑劑。透過設計思考、跨域合作與真誠陪伴,讓居民重新看見自己,也讓外來者找到參與的角色。這場講座帶來的故事,展現出設計不僅是美學,更是解決問題、凝聚人心、活化地方的強大工具,一一將挑戰轉化為機會,為台東南迴地區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03|活動剪影:現場精彩回顧






04|學員回饋:從疑惑到行動,體驗創生的節奏
活動最後,講師與學員進行開放式交流,回應地方行動者在創生過程中常見的困難與思考。談到地方人際凝聚時,講師分享初期聚會只有5、6位朋友,靠著聊天與生活慢慢累積默契,直到半年後才形成核心團隊。分享這樣的經驗讓大家理解,真正的連結來自信任與時間。
談及永續實踐時,學員好奇永續旅行聯盟推行的「環保杯租借計畫」如何運作、是否需要誘因設計?講師指出,他們目前不以押金或獎勵制度吸引使用者,而是透過信任機制與旅宿社群默契建立運作流程。永續族群的黏著度來自認同,而非誘因。
另有學員提出,在地方不被理解時該如何排解壓力?講師坦言初期也有過相似挫折,真正的轉機來自「做出成果」,如解憂祭等具體行動讓居民開始願意參與與理解。他提醒大家,不被理解是過程的一部分,唯有行動才能打開更多選擇的可能,並且讓情緒流動,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05|影片回顧
【活動名稱】大講堂1│在南迴用設計共創永續旅行聯盟│楊文廣(洄洄山林地方設計 共同創辦人)
【活動時間】2025/06/22(週日)13:30-16:30
【活動地點】N型未來學院(彰化市民生路154號)
【指導單位】國家發展委員會
【主辦單位】吾線共正旅創基地(未來地圖有限股份公司)
《吾線共正》與你一起探索未來,解鎖旅行的無限可能!
☀立即加入《吾線共正》電波廣場,掌握最新任務情報,開啟隊友模式!
☞ Facebook社團|LINE社群